荆楚网(湖北日报)记者于朝阳吴启云通讯员卢锦辉
机械臂精准动作,数据悄然流入云端,屏幕上的数字实时跳动……在荆州市沙市区,一场根本性的数字化改造已经渗透到传统工厂,让生产变得“更智能”、更高效。智能工厂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的突出成就,使江汉平原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先行区,荣获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
实际进展:企业的“智能转型与更新”
走进湖北赛瑞特石油科技有限公司车间,配备5G视觉和人工智能的检测系统可以精准扫描石油机械零部件。附近一条生产线上,28个智能托盘放上沙环,物料上传完成后,进入高效的“黑灯模式”,所有数据均上传至云端即时的。
“以前人工巡检效率低、容易出错,现在人工智能巡检效率提高了40%,缺陷率降低了5个百分点。”该公司IT管理专家颜伟说。
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油气钻采装备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于2024年投资2000万元建设智能云平台,将车间80余台设备接入互联网,实现从订单到发货全流程智能管理。
“使用这套系统,生产效率提高了43%,库存成本降低了三分之一以上。”杨伟补充道。精确的控制也有利于产品的可追溯性。其强劲的成绩为公司赢得了地方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国家嵌入式应用示范企业的认可。
荆州恒德实业也享受着智能化带来的好处。在注射中成型车间,自主研发的云平台实时监控产线“状态”,自动调整至最佳模式。
“以前,生产排程是人工设定的,设备问题无法第一时间发现。现在,系统可以自动计划生产,并对故障进行预警。”该公司IT运维经理陆兵介绍,自从全流程实现数字化后,不良率下降了37%,材料浪费下降了41%,人工成本节省了近四分之一。
前面,针对中小企业“转型难、缺乏变革勇气”的担忧,沙市区落实好政策,通过发放700万元奖励、补贴和资金支持等切实措施,推动48家装备制造企业完成转型,实现转型升级。完成率达到145%。
线上协作:引领“连锁协作”
在沙市区的数字智能环境中,大企业正在发挥强大的“鹅效应”。沙市区鼓励赛连特、红叶针织等龙头企业带头试点,带动石油石化、纺织服装产业链43家企业联合转型。 27家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项目,达到数字化国家二级及以上水平。
Cellient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与供应商共享数据,拓展产业链数字化能力。物资供应准时交付率达到99%,订单处理时间缩短30%。
恒德实业通过平台完善,输出石油机械数字化解决方案。已服务机械、汽车配件等各个领域的众多中小企业,并拥有促进了协同产业生态系统的形成。智能工厂项目在全国“光华杯”总决赛中获得第三名,展示了转型成效。
沙市区将聚焦优势产业,推动重点企业数字化能力释放,搭建产业链合作平台,实现技术交流、资源整合、产能互补。
表面上看好:先行区建设取得“全球进展”
各个企业的转型实践正在汇聚成全球转型的强大力量。
沙市区拥有1454个5G宏基站,基础雄厚。我们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高效协调机制。与荆州联通等三大电信运营商合作,打造了产业运营平台国企朱志远,建设云仓、供应链、MES等IT应用项目,不断夯实算力基础。同时,加强与省级信用信息公司、省级纺织行业检验中心合作,促进中小企业提质增效。他出台了贷款、奖励补贴、人力资源开发等一系列政策,有效激发了企业转型积极性。
稳健的投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沙市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全国大赛中荣获优秀奖。共有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6家企业入选国家级智能工厂,在全省县市企业中名列前茅。
来自 Salient 的 smart生产线到恒德实业数字化车间。从单一企业的转型升级到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沙市区正以点、线、面相结合的清晰路径,打造产业转型的“数字答卷”。